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韩书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我给西藏美术的,远远少于西藏给我的”

2023-04-23 10:34:2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韩书力的名字无需再多解释。入藏40余年,他已经把生命交付给西藏;而他的创作更是融汇汉藏两地的文化和语汇,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今天,“韩书力西藏绘画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正式对外开放,一次展出200余件不同时期的作品,人们终于有机会在作品与作品中,系统性地了解属于韩书力的艺术。

  醍醐君摘录的这段韩先生的讲话,发自肺腑,或许有助于你走近这位西藏最著名艺术家的人生与内心。

  “别人老觉得来西藏的人亏了,很关心我,觉得我为西藏损失很大,其实,大家恰恰误会了,我恰是沾了一辈子西藏光的人。我给西藏美术的,远远少于西藏给与我的。西藏,给了我无量的养分。”

  与西藏的缘分

  1973年的10月28号,就是多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高原,第一次到西藏。那时候去不叫采风,过去很单纯,没有采风这个词,因为它可能太诗意、太文人了。

  我先被派到西藏山南地区一个县的公社,后来又到其他地区,连续走了17个县。我看了下日记,今年已是我第94次去日喀则地区。

  那时候西藏的物质条件差,不像现在去西藏,起码装备上要注意一下,去医院检查一下等等。当时**还没有结束,生命意识和个体意识还没那么强,我就那么“混”过来了。

  西藏这片平均缺氧40%的土地上,给过我很多感悟。我这个年龄,已经为相当多比我年轻的文联同志送行了。那样的环境就决定了你的思维、活动能力,乃至能量,都是有限的。

  我刚去的时候,电灯只是个装饰品,没有电,只有大年三十晚上才有电,到了第二天一早又停了。所以平时晚上9点多钟就要睡觉--长期用蜡烛的话眼睛是会坏的。

  当时如果离开单位的伙房,人民币就是废纸,买不到任何让你感觉到吃了会热一点的东西。从内地过来的朋友给你带的最宝贵的礼物,有时候是两个鸡蛋,有时候就是一把韭菜……

  当时的环境就是这样,我说这些,并不是怀念苦难--那种情绪是错的--我只是觉得当时那种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没有金钱,没有名利诱惑的环境,我现在有时候想起来还是怀念。

  我为什么愿意在西藏生活那么久呢,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西藏这片高地的自然景观,但更重要的,是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包括藏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博大精深的藏文化,不仅是我们所熟知的藏传佛教,它还包括深厚、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

  每一次下乡,我们都尽可能地深入、再深入,进入到最原滋原味,最原生态,最自然人的环境里去,然后自己在其中受到教育。就类似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单纯者,可能就会滤掉很多不单纯的东西。

  在西藏这个地方,作为一个画画的,我觉得不需要其他特别的外在物质条件,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无所谓。我现在在这里很舒适,要画画有个小空间,画大画自己就弄一个大棚子,我觉得这些就够了。一方面是随时有火热的时代律动给自己充电;一方面能够滤掉很多不需要的状态,给自己更多的感悟。

  比如很多朋友对天葬很感兴趣,30多年前,我和余先生(余友心)一起看过一次完整的天葬仪式,回来的时候,我在日记里就写:我们就是光溜溜的来,光溜溜地来。

  良师与自我风格

  之前我们学的都是画国画,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有一次我和中国美协壁画系的主任李华吉先生到西藏牧区去写生,他是画油画的,一个牧女--他也画、我也画。然后他提示我说,你们画的怎么都一样啊,你就不能找自己的面貌吗?因为他和我比较熟,所以说话就比较直,我也觉得老师这句话对我来说有一点刺激。

  大家都是搞艺术的,每个人都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样式,但是谈何容易!

  我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到西藏,好像眼睛好使了一点,头脑开了一点--你总得要和当地的文化、当地的人文意识有某种关联,有某种嫁接,你总得空出一些空间,来填补一些新的东西。这个道理是我后来总结出来的,李老师当时的那句话我个人觉得是挺有作用的。

  我的毕业创作和论文都是在拉萨完成的,其实在最关键的时候,余友心先生当时是北京画院的创作员,余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我有一位业师--贺友直先生,是我的专业导师,我还有一位恩师,是吴作人先生。人生有很多老师,但是这三位老师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老师。

  余先生后来到了西藏,看到我的《邦锦梅朵》作品之后,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他说话比李老师还直,就直接说“这张不行”、“那张重画”……《邦锦梅朵》一共才46张,我估计当时我画了有200多张,有一页画了4、5张,还是不满意。

  那时候人很单纯,根本就不会想这些画会不会出版,画一尺多少钱,当时没有这个观念。

  用贺老师的话就是说,又不是卖布的。

  关于展览

  我想为唐卡正根正源,为唐卡1200年到1300年的历史尽一点义务和使命,办展览,我们一定会把西藏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大家可能也能从我们西藏画家包括西藏同胞的眼神里面、我们的举止里面看到一点执拗,这件事不做也就算了,要做我们就会把能做的事、想做的事做好,遗憾少一点。

  这系列大小200多张画,尽管展出的不全,但这是我各个阶段的生存状态、生命方式和努力表达的、不离开生命轨迹的画。

  韩书力西藏绘画展

  为加强上海与西藏文化交流,向世界和全国介绍优秀的当代西藏艺术家成就,10月28日起,“韩书力西藏绘画展”将在中华艺术宫隆重举行。展览将展出韩书力绘画作品共计180余件,其中包括布面重彩、团扇及扇画、织锦贴绘、水墨等多种作品,也包括其上世纪80年代代表性作品邦锦美朵(连环画)。

  从表现手段上来看,韩书力的绘画作品有布面重彩和普通水墨,在技法上有工笔和写意,在题材上则有人物、花卉和翎毛走兽,是一位技艺上很全面的画家。

  作为文化的传播者,韩书力又不拘于一盆一景、一山一水进行创作,不囿于一区一地、一民族一文化进行实践,他面对着的是藏汉民族及其它少数民族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大背景、大格局、大舞台进行创作。

  在韩书力的水墨作品中寄托和表达了一种对西藏的特殊情感,他舍身忘我地为我国西藏美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这些珍贵展品充溢着艺术家哲理的思辨和对西藏现实生活的深入体会。正如画家所言:这均得益于藏族同胞对他的接纳与认同,藏文化对他的濡染与滋养。可以这么说,本次展览无论从历史意义和作品的连贯性来讲,都是非常罕见且值得仔细观看的。

  展示当代西藏艺术,领略高原雪域的神奇与壮美。“韩书力西藏绘画展”让观众从这里出发,品味西藏从传统到当代、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完整文化链条,体会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

  ●●●

  关于艺术家

  韩书力,1948年生于北京,现代画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3年进入西藏从事美术工作至今,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理事、西藏文联名誉主席,西藏美协主席、西藏美术院院长。

  韩书力的绘画主要融合了汉文化与藏文化的元素,参照“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的语言学概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汉藏绘画”,这是属于中国画的一种新样式,在精神内涵与表现形式方面都丰富和拓宽了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语言。代表作有:《邦锦美朵》、《圣山神湖之间》、《新五佛五智系列》。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韩书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