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韩书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谱写新时代西藏大美篇章——访第十、十一、十二届韩书力

2024-01-23 10:26:4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作者:张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f72f0427f29d34d36fade0e63a8a91a8.png

2020年韩书力(左一)在西藏自治区岗巴县贡巴村采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b5235a1fc3e75600e8d4b521efe0356c.png

《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4b1d961924f1cb410bc43bdcc07b0fe7.png

《“哈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df9521a8f382ec2b5d6db36d27fe9d5e.png

《先写作业》

■编者按:

日前,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主办,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协办的“韩书力西藏写生作品展”在京开展,呈现了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文联原主席、西藏自治区美协原主席韩书力在西藏50载的创作探索,感受着他以画为媒,逐步了解认知西藏风情民俗、喜怒哀乐乃至精神境界的跋涉足迹。本报记者专访韩书力,请他讲述以绘画形式促进汉藏文化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深扎西藏基层探寻艺术之路

“写生是画家的基本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更是我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方式。”韩书力说,相较于在画室创作,他更喜欢与那些活生生的人面对面,在边画边聊天的创作过程中,那些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似乎也融进了画里。

因此,50年间,韩书力反复走遍了西藏的70多个市县。

1973年,是韩书力初次到西藏,他被推荐协助举办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建设成就展。为了获得创作灵感,西藏革命展览馆安排韩书力一行人到拉萨、日喀则和山南3个地区17个县的乡村去体验生活。“西藏的大山大野、高天厚土所带给我的视觉冲击,带给我的那种无与伦比的美,让我震撼,也让我心生感动。”韩书力说,就是这次调研,让他心中涌现出一个念头——要留在西藏!

时任中央美院壁画系主任李化吉的一番话,则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那是韩书力陪同李华吉深入西藏基层写生期间,韩书力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蹭学”,学习他的观察方法、绘画技法等。李化吉细心讲授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不能老当别人的影子,应该找自己的面貌。韩书力问:“我刚30多岁,怎么会有自己的影子,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面貌?”李化吉回复道:“如果你不找,到了60多岁也找不着。”如醍醐灌顶般,韩书力开始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猎人占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我都坚持尽可能是当代西藏人形象。”韩书力说,深入西藏基层,有很多形象可以选择,各种角度可以创作,这是摆脱别人影子的一条可行之路。

因为要塑造不同的藏族人形象,韩书力开始不断深入西藏乡村。1978年冬天,韩书力和几位同伴背起简单行囊来到哲蚌寺,四面是荒无人烟的群山环绕,白色的寺庙建筑里只有约20位僧侣。“我们和僧侣同吃同住同劳动,僧侣住2楼,我们住3楼,白天还好,一到晚上,便有一种‘恐怖’的氛围环绕着我。除了窗外的溪水哗哗声、风吹铃铛的叮当声,屋内还总会有老鼠‘光临’,时而还会看到秃鹰。”韩书力至今回顾起来都心有余悸,但他说,对于绘画却是一笔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后来他所创作的《猎人占卜》中的深山古寺背景,就取自哲蚌寺的写生素材。让他倍感欣慰的是,他的老师说看完这套作品后,嗅到了一点西藏的气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对藏族风土民情的认知,韩书力经历了从新奇到理解的过程,他始终怀有一个理念——一定要把西藏让他心生感动之处,通过笔端留在纸上。

韩书力曾有一段时间住在西藏革命展览馆的宿舍,每天都会经过展厅。重温那些呈现西藏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实物、历史照片,这促使他产生一种创作冲动:要画一幅反映西藏和平解放的作品,于是创作了反映西藏和平解放。不久后,他又创作了表现封建农奴解放的连环画《猎人占布》,将他的专业技能与火热激情的高原生活相碰撞,尝试汉文化与藏文化元素相结合,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几年后,他所创作的将汉藏文化结合更为成熟的《邦锦美朵》,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金奖、瑞士第一届国际连环画金奖等。这让韩书力深切感受到,这条汉藏文化融合的艺术之路是对的。

“西藏高原,曾被认为生命禁区,但对我来讲,这是西藏美术家的福地乐土。让我的作品和我的心灵,和愿意阅读我的作品的读者挂钩,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韩书力说道。

2008年至2009年,韩书力又创作了一幅表现西藏和平解放的作品《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同样的题材,时隔30年,难度不可谓不大。几经思索,三易草图,最终找到了用西藏壁画和唐卡的语言表达方式,将两个空间的造型和人物,通过增强两度空间的体量感、减弱三度空间的立体感呈现出来。“画中的80多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形象。形象是找汉族人来当模特,藏族群众形象是专门到八角街寻找模特。”韩书力说,有根有据、不糊弄不凑合,是他的创作底线。没有真诚,又怎能让作品产生力量?

推动西藏艺术在守正中创新

50年间,在西藏的广阔天地里,韩书力不断汲取源源不断的艺术养分,又竭尽全力推动西藏艺术在守正中创新。

“唐卡是西藏美术的名片,新西藏应该有当代画家的创新成果。”韩书力曾主持一项有关唐卡创作的文化创新工程,他开始探索,如何让藏区的传统唐卡画家自觉自愿地产生创作冲动,充分焕发出他们的创作活力与创新激情。

其中有幅作品要表现夏鲁寺。夏鲁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大量珍贵壁画。壁画一般在建筑内,如何在一幅作品中既要呈现壁画,又要呈现建筑?韩书力苦思冥想,在一次出访海外的返程航班上顿悟:可以把壁画搬到建筑外面来。韩书力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次创新性的尝试是成功的,由一位优秀的藏族画家执笔。这座汉藏结合式的建筑里的壁画,完整讲述了藏传佛教中佛本生、本行故事,这是夏鲁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本,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把它展示出来?”

唐卡语言、时代内容、审美价值是韩书力对推动唐卡创新的三点要求。韩书力说,人们头脑中所定型的唐卡样式,何尝不是当年前人在老样板基础上的延伸。关于唐卡创新的探索,不仅在西藏,还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区美术界产生影响,“广大藏区唐卡画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他们这种探索的勇气,如投入水中的石子,让藏区美术界如一波波荡漾的春水‘活’了起来。”

几十年浸润于西藏文化,让韩书力每天都生活在艺术创作的亢奋中:兴奋得睡不着,没有构思想构思,有了构思想手法、想技法、想效果。甚至于他曾经连续18年没有休过假。韩书力说,“我觉得我挺幸福的,从小喜欢画画,又有机会学画,又有幸从事绘画。”而他也在不断地攀登自己艺术上的珠穆朗玛峰。他曾请人刻了一枚闲章——“善取不如善舍”,在他看来,“随着年岁增长,在个人修为包括艺术修为上,需要提炼,力求简洁不拖泥带水,可有可无的东西宁可舍掉。”记者曾经到访过韩书力在西藏文联的简约住宅,又何尝不是透着一种大道至简的智慧,显示着他对艺术的纯粹追求。

用画笔描绘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时代画卷

韩书力曾说,西藏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磁场,始终吸引着他。西藏的人和事,风土和民情,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浸润着他,也让他甘愿成为一座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

韩书力记得在30多年前,曾有一次带队从拉萨西行阿里,探访古格王朝遗址艺术。“阿里是哪里,是西藏的西藏,这句话是很生动的。当时大多数人没去过,可谓遇山绕山、遇水蹚水,能否顺利到达,还要靠运气。”韩书力说,当他们行至阿里地区的马泉河时,车还是搁浅了。因处于无人区,且仅有一辆深陷泥沼的解放牌卡车,几人商量对策后,画家巴玛扎西与司机两人徒步几十公里返回仲巴县城求援,韩书力等人留在河边守车。这一等,就是7天,他们等来的援兵是一群藏族小伙儿,20来人,建筑工人。给卡车系上钢缆绳,众人你推我拉,终于齐心协力将卡车拉出来。大家无以言谢,有的拿出仅剩的半盒烟,有的找到几块水果糖,韩书力则取出队里的相机,给大家拍了一张合影。“当时拍一张彩色照片很难得,大家都很高兴,拍完就回县城了,没要一分钱,包括误工费。”韩书力谈起这些时,仍是激动万分。这张彩色照片,先是送到北京冲洗,再寄回到拉萨,最后送到日喀则这群藏族小伙儿所在的建筑队。韩书力因为这张照片,辗转多地,但不厌其烦。他说他对此永怀感恩之心,感恩于藏族同胞善良无私的品质。

类似这样的故事,韩书力所亲身经历的,数不胜数。从生活点滴、言谈交往中,韩书力说,他不断感受到藏族同胞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怀,以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作的贡献。在韩书力的艺术生涯中,其实他曾面临多次选择,比如央美执教、旅居海外等,但他每次都毅然选择了西藏。韩书力笑谈,当时吴作人先生曾对他说,我看你就“嫁”给西藏了。韩书力回复,我早就“嫁”给西藏文化了。

回顾往昔,韩书力想到更多的不是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如何克服物质匮乏,而是人与人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撑与互相守望,这让他的心中总是涌动着一种特殊的情愫,韩书力说叫爱国情怀。这种情怀,使得温煦的高原、和谐的生活,成为他作品的永恒主题,《“哈啰”》《棒棒糖》《先写作业》等系列作品应运而生。

如今,西藏与全国各地一道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翻开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韩书力表示,这一切也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需要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描绘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画卷与历史进程,继续谱写新时代西藏的大美篇章。而他,永不会缺席。

转自:人民政协报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韩书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